吻秋风 > 都市言情 > 重生之乘风而起 > 第两千零一十一章 繁简之议

第两千零一十一章 繁简之议(1 / 2)

「虽然我能写繁体字,但是却不代表我就是繁体字的拥趸。」周至知道今天是个机会,正好这个问题本来就应该正本清源地好好说说,于是说道「正因为我两种都会,因此我也研究过它们的流变,发现简化字有其简化的理由和逻辑,不过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长,也不知道时间够不够……」

「我们喜欢听,今天不着急!」地下就有同学喊了起来。

「要是有事儿的同学可以先走,要是感兴趣的同学,可以留下来听听。」周至笑道。

当时也真有不少同学离开的,这下正好了,腾出的位置立即给过道里站着的坐了,又是一阵热闹。

等到教室重新安静下来,周至才说道「新中国建立之后,鉴于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的现状,为了学习知识,建设祖国的急迫需要,各行各业,包括全军,全社会,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。」

「繁体字因为过于复杂,对于快速传播存在一定的难度,因此国家决定,鉴于形势的迫切需要,必须对当时的汉字实行简化。」

「但是如何简化,却是有章法的,我可以这样说,每一个简化字,都是经过当时的国学大擘,汉字专家们反复讨论。」

「这是关系到中国千年传承的巨大变革,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,绝不是简单粗暴的野蛮行径。」

「汉字简化的指导思想有许多种,第一是笔画和部件的减省,这是最常用的简化方法,但是这个简化方法也不是随意为之,而是多从历朝历代存世书法中的异体字,通用字,市井常用俗字中取法。也就是说,这些减省的方式,绝大多数都是古人曾经用过的,在古籍和古代碑帖中曾经出现过的。」

「其次就是古体字的恢复,其中所用最多的,就是我们今天讲授的甲骨文。」

「比如众字。」周至转头开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起来「这个字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上,字形就是三个人字的堆叠,其后金文也延续了这个写法,到了秦小篆的时候有了这样的变体,最终在隶书中变成这样,楷化以后,变成了繁体的‘衆"。」

「所以大家看,」周至最后将简化的‘众"写了下来「这个简化,其实不过是回到了它的最初本源形态而已。」

「此外还有将草书进行楷化,比如‘为";借鉴古代异体字和俗字,采用简单符号代替复杂部分,比如‘枣";将复杂的形声字的声旁,采用比较简单的声旁来表达,比如‘远";还有在不导致意义混淆的情况下,采用同音替代法,比如面粉的面,去掉麦字偏旁。」

「另外还有会意法,就是将多个不常用字或者专用字,合并为一个字;也有局部删除法,就是在保留原字特征的基础上,进行删减以达到简化效果。」

「既然这个问题是宝岛来的同学提出来的。」周至笑道「那我现在就以‘台"字和‘湾"字为例,来讲讲汉字的流变和简化。」

「‘台",本身是会意兼形声字。这个字在西周金文中开始出现,是在?上加厶旁分化出来的,与以、厶同源。」

「甲骨文中,这个字代表的是头朝下的胎儿形。金文加上的这个厶,叫‘义符",象征的是胞衣,强调怀胎之意。」

「所以‘台",其实是‘胎"的本字。篆文有了些变化,上边胎儿稍繁,隶变后隶书、楷书写作台。」

「所以这个字还表示子孙相续,故台有「嗣」的意思。也通‘幺",通‘玄",为什么我们称第四代的子孙为‘玄孙",根子就在这里。」

「这个字因为从‘?

"加‘厶"变化而来,厶为乙,因此它在殷商、西周文字中,就和?通用,意思是‘以",读音也是‘以"。」

「因为原字的意思是怀孕,也就是有喜,因此他还有一个意思,演化成了后来的‘悦"和‘怡",‘怡"的读音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。」

「有因为‘厶"字是女干宄邪行以图谋个人利益的意思,这个字后来演化出了‘私",就是证明。而‘?"字还有一块地域之意,因此‘台"字还演变出拥自己意志支配地域之人。」

「因此这个字在《诗》《书》当中,还可以用作第一人称,意思是‘我"或者‘我的"。而在秦、楚简牍中。成为‘始",‘治"‘殆"等字的简化异体字。」

「而宝岛的这个台,是一个会意字,在甲骨文里并没有,是文字的结字法发展到成熟的篆文以后才开始出现的。」

「《说文解字》里的解释台,观,四方而高者。从至,从之,从高省。」

「篆文上边像台上建筑顶部的装饰,中间是高的省略,下边从至,表示是人们登临游观的方形高而平的建筑物。」

「古人堆土以筑高台,用来了望四方,所以‘台"的本义就是了望台,指用土筑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。」

「高台是不需要屋顶的,因此隶书将屋顶‘亠"去除而以‘士"代替,表示一个男子站在高处当卫兵。」

最新小说: 修仙开始:我引领了全民修仙 星际大宗师 我在罗刹海市斩妖除魔 修仙归来,从照顾小姨子开始 我真不想吃软饭啊(仙醉) 良穗明玉难藏 长留亦持刀 一剑吞鸿 仙琼荟 湖行志之禾刀传